您的位置::汉隆机械网 >> 最新文章

产能过剩下钢铁业何以为继提升环境生产力或是正途塑料电镀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产能过剩下钢铁业何以为继?提升环境生产力或是正途

编者按 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产能过剩、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性化,导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突破发展瓶颈,迫切要求钢铁行业大力提升环境生产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信息,我国钢铁行业2014年第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亏损23.29亿元,累计亏损面达45.45%。

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钢铁行业必须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扭转盲目扩张、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运营难的困局,走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钢铁业发展面临四个挑战

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呈现着爆发式增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到1996年,仅用17年时间,粗钢产量就由3448万吨跃增3倍过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此后至2013年的第二个17年,钢产量又奇迹般地几近翻了三番,达到7.8亿多吨,并且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然而,我们钢铁行业如此迅猛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例如2003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达770千克标煤,日本同期是656千克;我国冶金系统2004年平均吨钢消耗新水11.15吨,但欧洲的阿瑟勒钢铁公司只有3.74吨;我国2010年非重点统计企业的吨钢排放二氧化硫5.34千克、烟粉尘5.1千克,而日本新日铁公司于2009年吨钢排放二氧化硫就已达到0.44千克,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吨钢排放烟粉尘0.42千克,韩国浦项仅为0.14千克。

由此可见,如果继续按这种粗放低效的模式发展,产业越发展,规模越大,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危害就越严重。

目前钢铁行业发展主要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多年连续高速发展导致包括环境在内的资源短缺压力巨大;二是行业的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三是行业整体技术创新不足,高端产品缺乏,多数企业缺乏竞争力;四是企业成本不断增高,利润渐趋低微,甚至大面积亏损,许多企业运营难以为继。

强制淘汰机制怎么发力?

将现有改造升级无望的落后产能尽快淘汰

市场是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决定性动力,但市场不是唯一的外力,政府的监管、疏导、影响也是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是:淘汰现有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产能的整合重组,全面创新和提升先进企业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以及行业整体绿色转型。

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监管制度有缺陷,单纯依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让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产能“自然”淘汰,势必周期过长,而伴随的是资源持续浪费和污染继续恶化。这就需要另一个外力,强制淘汰机制,协助市场将现有改造升级无望的落后产能尽快淘汰。

同时,为防止发达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要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对新建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决不允许企业未批先建或边批边建,确保规范的监督性监测,加强环评后评估的法律有效性。有条件的地方,新建厂必须进产业园区,统一监管。没有产业园区的地区,要按当地的生态功能区要求建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为此,除了严格执行上述现有的监管措施,还有其他重要工作,一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倒逼标准;二是根据发展不同阶段,各地区制订并实行高于国家标准的差异性地区标准;三是破除落后产能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打破妨碍落后产能淘汰的利益链条;四是公开企业污染排放信息,加大公众参与阳光监管的力度,并且配以市场化手段等。

怎么解决企业过剩?

整合驱动力更多来自资源约束、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

我国钢铁产业现存的产能过剩,实质上是技术水平低下、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过剩。解决企业过剩的最好方法是实行整合机制,通过产业整合,造就产业领军企业,由领军企业主导产业秩序、推动产业升级。

尽管行业发展的低迷期也是顺势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动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的机会期,但我国钢铁产业运行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也存在差异。

整合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市场约束的生存竞争和企业扩张的内在冲动,更多地来自资源约束、节能减排、外资并购压力、产能过剩、集中度过低、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产业整合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如同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一样,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钢铁行业的整合,同样会周期过长,造成资源的持续浪费和污染的继续累积。

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在市场和政府双驱动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是较为合适的整合模式。宝钢整合八一钢铁是这一整合模式的范例。

当前产业整合机制迫切需要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协同联动,制定并有效实施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高度融合的产业整合政策,推动钢铁产业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目标的由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到产业空间整合的优化升级。

企业水平差异大怎么办?

提升先进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我国钢铁行业内部各企业的发展很不均衡,重点统计范围内、外的企业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环境友好、运营绩效等各方面指标相差很大。例如重点统计企业2010年的吨钢排放二氧化硫为1.53千克、烟粉尘1.1千克,与国际先进企业间的差距相比非重点统计范围的企业要小得多。

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除了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整合重组有望优化升级的企业,还必须特别重视对行业中的先进企业实行激励机制,促进其不断创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开辟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的新增需求,不但解决产能过剩之困,而且实现良性发展,是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进程。

因此,要不断完善对这些先进企业的对外投资、融资、信贷、贸易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它们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多层面创新,增强内部创新驱动,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尽早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升级处在哪个阶段?

推动整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后金融危机时代,表明世界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业已过时,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依靠外延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目标。

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升级过程分为3个阶段:一是企业个体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倒逼机制下实现绿化转型升级;二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导致整条产业链的绿化升级;三是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协同处理等各相关环节的整个循环经济圈的绿化升级。实行循环经济是我国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标准,并通过不断开展试点、示范实践,总结经验,努力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选哪条转型升级路径?

离不开环境生产力影响

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环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异常艰巨,努力提升环境生产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谁的环境生产力水平高,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环境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环境问题作为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从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目标看,提升环境生产力水平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和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领域,环境生产力的多种手段和工具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当前,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着环境问题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博弈,许多国家把如何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参与外交以及国际竞争的重大筹码。在此背景下,环境生产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同时,随着世界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频繁使用环境壁垒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维护和增强其竞争力的目的,提升环境生产力就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钢铁产业优化升级要求我们大力提升环境生产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更需要大力提升环境生产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845878.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920199.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909006.html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908796.html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881756.html

友情链接